“破”“立”辩证看“双碳”

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22-03-11 10:23:40点击次数: 1766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减碳一定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个原则。”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讲的这些话引发了强烈共鸣,也为今后推进“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

谈到“破”和“立”,有“不破不立”“有破有立”,也有“先破后立”“先立后破”。“破”与“立”的取舍次第,折射着政策指向。

步入新时代,我们追求的是生态优先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场会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变革,需要“先立后破”“谋定而后动”,将各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以防“竹篮打水一场空”。

2021年作为“双碳”元年,各地纷纷制定和实施降碳减排计划,但有的地方不顾实际发起了“碳冲锋”,出现了“运动式”“一刀切”减碳等行为,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一原则。

坚持“先立后破”,就要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自然资源部门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出发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煤炭都会是我们能源饭碗的“主粮”,直接关系着能源安不安全。作为资源要素保障部门,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出发,把握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做好煤炭保供的同时,推动煤炭的安全智能绿色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开发、能源保障、环境约束之间的动态平衡。

而在以“立”推动“双碳”方面,自然资源系统在碳汇、碳捕捉、碳封存等领域也大有可为,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山水林田湖草海”这个大碳库,深入探究碳元素在大气、海洋、陆地等不同地表形态中的运动机理,以深度“碳”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