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速出击——武水地质大队全力筑牢 汛期地灾防治“安全堤坝”

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25-07-02 14:26:28点击次数: 272

“我们这里发生了垮塌,就在龙岩山庄王家冲湾,请速到现场!”“收到,我们马上赶赴现场!”6月22日,武水地质大队新洲分站接到3处点位险情通知,火速派技术专家赶赴现场,与区资建局工作人员组成地灾应急处置联合小组,细致开展现场调查和灾情研判,共商险情处置措施,共同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紧急遇险出动,在武汉市入汛以来,各保护分站已多次上演。

驻点备勤,确保“汛”速出击

汛期来临前,武水地质大队未雨绸缪,提前向4个远城区派出驻点工作队,与驻区资建局、应急局搭建起应急联络网和联合工作组,实行7*24备勤候命。驻点期间,积极参与武汉市和各区的地质灾害风险研判会,召开汛期“驻县包乡”工作部署会,对汛期值班值守、信息报送、设备调度和应急演练等工作进行全面再动员、再部署。6月23日,武汉市应急局与武水地质大队座谈,充分肯定了入汛以来的地灾应急工作成效,双方围绕完善预警坐班、人员轮换、备勤出动等机制深入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着力提升应急响应和现场处置的速度和效率。

人技共防,筑牢“安全堤坝”

武水地质大队安排50余名地质技术骨干,配备无人机、激光测距仪、变形监测站等应急保障装备,落实落细“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分别对蔡甸、新洲、黄陂、江夏等区重点隐患点、风险集中区域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动态排查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实行“驻县包乡”以来,共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排查426点次、调查切坡建房切坡点35处、开展突发隐患应急调查10余次,保障了隐患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汛期高温、雷暴、多雨等复杂天气,武水地质大队坚决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强化“驻县包乡”工作,不断深化与驻区资建局、应急局等政府部门合作,积极推进专业技术支撑与基层防灾减灾工作融合,充分发挥地质力量,战汛期、担重任、护安澜。(拟稿:李永辉;审稿:刘凌一)

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230号